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唯实】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日期:2017-04-18 10:05:02   点击数:

《唯实》杂志发表校党委书记李廉水的署名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学校稳定和培养优良校风学风的基础,因此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贯穿高校全部工作始终的一根红线,必须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定盘星

我们党一贯重视德育教育,毛泽东在 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四有新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 年,习总书记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科学回答了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定盘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已经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生活网络化的社会现实,各种价值观在高校的交锋争夺更加激烈和胶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压力和挑战更加严峻。其一,高校是西方对我们国家进行价值观渗透的主要领域。20 世纪 50 年代,杜勒斯提出要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此后,60 年代肯尼迪提出“和平战略”,70年代尼克松提出“以和促变”不战而胜战略,80 年代提出了“自由化”和“民主化”的“和平演变”新战略,其核心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逐渐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信仰。其二,改革开放后,高校成为西方价值观念涌入的主要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宗教分裂主义等,相继粉墨登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极易产生误导作用。其三,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持续渗入,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不少错误观点甚至错误思潮,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他们的辨析能力还不够强,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点和错误思潮的误导。

我们应当深刻认识高校价值观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高校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头雁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主渠道,也是引领社会进步风尚的领头雁。我们必须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勇立时代潮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高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明确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在这里,所谓抓住事物的根本,就是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具体说来,即三个统一:一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二是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三是真理与道义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 95 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化。换言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首先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高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也是社会的脊梁骨,是社会新价值观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叫“士”,所谓“士子之心”就是倡导读书人要有风骨、操守、气节、品性。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阵地,广大师生必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就教师而言,必须自觉坚持教书育人的统一。大学教师不仅是“授业”更要“传道”,应当自觉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教育的有机统一。在这里,我们应当澄清长期存在的一个模糊认识,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课教师没有多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是说,高校教师不论教什么课,从事何种研究,都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倡导者。就学生而言,也应当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讲解员、宣传员。五四运动时期,一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做到“入耳入脑”还不够,大学生应当走在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前列。

高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所在,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更是从理论自觉走向实践自觉的关键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高校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师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应当体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各个环节与领域,发挥科研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集成功能。高校领导,必须牢牢坚持政治家办学的基本立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师生的思想共识,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培养师生崇高的家国情怀;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规范相统一,实现以良好师风带学风促校风;学生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来认识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把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之中。

三、 积极拓展高校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顶层设计与基层推进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也是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他谆谆告诫我们,“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树立科学价值观是“一流人才”的重要条件,高校必须在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

以学促信,凝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真理与道义的高度统一。越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实践自觉就越坚定;而坚定的实践自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化后的现实表现。因此,以真学促真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牢牢抓住加强理论武装工作。2013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6 年学校再获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我们还长期坚持举办理论学习的高端论坛——阅江论坛,先后邀请了 100 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持续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开阔了师生的理论视野。我们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价值观教育提供坚强学术支撑。此外,还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立了大学生经典著作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学校希望通过不断拓展师生理论学习和提高的渠道,为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奠定思想基石。

传道弘毅,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需要准确深入传播到广大师生之中,需要拓展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路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积极拓展四种路径协同发力:一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开设核心价值观传播新平台。学校党委中心组开设理论学习微信群“信大中心组”,定期推出学习材料;官方微信开设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平凡的感动”、“天边的云”,介绍校园内“身边的感动”和毕业生投身中国气象事业的感人事迹。在学校“天际网”开辟理论园地等板块,用好学校网络宣传渠道,引导各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用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宿舍管理员吴光华曾被邀请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她以无微不至的关爱、耐心细致的教导传递朴素却深刻的做人道理,发言感动全场,中央电视台曾先后 20 多次介绍她的事迹。三是利用重大节日、典礼仪式等的强化教育功能。坚持上好每年新生开学第一课和毕业最后一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启航和“把舵”。四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以文化人作用。范仲淹、李白、齐白石、涂长望等爱国名人塑像遍布校园,他们的高尚情操时刻浸润着师生的心灵。广泛地用多种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师生时刻沐浴在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意识。

行以践学,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是基础和前提,实践是目的与归宿。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断创新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式,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全过程融入、全方位布局。一是倡导教师追求“经师”与“人师”统一,发挥真理与人格的双重魅力,教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鼓励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同频共振。三是持续不断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法治精神,促进法治与德治同向发力。四是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专业学习中,鼓励学生在“双创”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人成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具有恒心、韧劲儿,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必须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努力提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政治可靠、品质高尚、能力高超的接班人。(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