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气象报】面向国际开放办学记改革开放中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布日期:2011-02-20 16:07:18   点击数:

去年,65岁的王才芳结束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 (WMO)的任职,回归母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到设在学校的WMO区域培训中心走马上任。此前,同样在WMO任职的南信大第一个硕士毕业生雷兆崇也“解甲归田”,为母校的国际办学工作献计出力。恰似一个轮回,两位国际气象人的人生之圆不仅与中国气象事业的世界之旅颇多交集,也见证了南信大五十年来国际化办学的每一个脚印。

大气无国界,1978年后,气象部门率先实行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第一所气象高等院校,南信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早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的高校之一。 1979年3月5日,章基嘉教授作为两名中国代表之一参加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象教育与培训会议。我国第一次出席由世界气象组织召开的会议便留下了南信大人的名字。如今,南信大早已实现理、工、管、文、经、法、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气象已不再是学校唯一的学科,但这所把地球放进校标的大学不断传承和发扬开放办学传统,迈出了更为矫健的国际化舞步。

对话国际,交流常新:世界舞台响亮着南信大声音

从定期举办的SummerSchool到不定期举办、承办的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从任职国际学术机构到每年接待数十个国外代表团来访,与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的对话已成为南信大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79年3月,学校农业气象系创始人冯秀藻教授受国家气象局指派,成为中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成员,先后参加了多次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会议。学校教师还先后应邀参加了国际TeraScan (空间对地遥感技术)会议、国际无线通信和光通信网络系统学术大会等,南信大声音逐渐走向世界,并激起了阵阵回响,跨国科研合作日益频繁。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系赖特教授、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田中正之教授、英国气象雷达代表团、加拿大云雾物理考察团、瑞典气象学会代表团等先后到访。近年来,以SummerSchool为代表的讲习班、研讨会,又为吸引国外研究者和学术团体来校交流构建了常态化平台。而与国外学者组建的跨国科研团队近年来已在行业专项等各类项目申报中显示出优势。

校际间的交流也在改革开放的春天萌芽。 1983年,学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始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并于次年2月正式签署协议。此后,学校的交流名单上添上了美国耶鲁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乔治梅森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以及印度NIIT公司等诸多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

融入国际,拓宽视野:国际化师资培养国际化人才

2009年12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碳管理专业的南信大2008届毕业生李韵之,登上了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舞台,作为中国留学生的唯一代表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从建校初期至今,一批批出国深造的南信大学子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政府机构的高级官员,颇多建树。尤其是近年来,南信大明确了“精英人才、国际人才、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三个导向”,“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法“1+1”硕士项目、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联合办学项目等为毕业生出国求学打造了通途。赴韩学习的南信大2007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沈剑,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留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在美学习的“1+2+1”双学位毕业生曹海健则获得了美国优秀毕业生称号。

为了让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国际化教育,学校从1985年起即开始引进外教,至今已先后有百余名外籍教师走上南信大的课堂。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美籍教师WilheminaMiree 1987年受聘来校担任英语外教,在即将离开中国时,身为美中友协芝加哥分会负责人之一的她执意要向学校捐赠8500美元作为奖学金,此后她又两次捐款,前后总计10000多美元。学校用这笔捐款设立了“玛丽奖学基金”,每年奖励外语学习优秀的学生。

师资培养与引进并举。近年来,学校先后三次面向海内外大规模招聘学科带头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聚天下英才;海内外“双院长制”、“双系主任制”、“双导师制”等灵活的用人机制更进一步融世界智力,为学生创造拜世界名师的机会。同时,学校注重对在校教师国际视野的培养,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出国深造或进修的经历。

服务国际,责任永在:百余国家和地区学员的母校

120面旗帜在校园的东南角迎风招展。 120,象征着曾有1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这里学习。这一中国大学中鲜见的旗阵广场,是2006年南信大承办世界气象组织第十届教育与培训大会时兴建的。

1990年10月,南信大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教育培训班,即世界气象组织“月季大气变化预报和诊断培训班”。 1993年,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在南信大正式成立,成为全球23个区域培训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对外气象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基地。至今,该中心已成功举办了39期国际和12期双边气象培训班,为亚太地区、中东、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的125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1000多名高级气象业务和管理人才。该中心以丰富的内容、优质的教学、规范的管理、周到的服务被誉为“最出色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之一”。世界气象组织主席、秘书长、教育培训司司长等主要官员曾多次来校访问,现任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先生认为学校的贡献 “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国家,更惠及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中的所有发展中国家”。

与此同时,学校也成为中国气象事业重要的对外窗口之一。一年一度由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举办的多国别气象考察团,自1976年起已举办38期,几乎每期都将南信大作为考察内容之一。 2006年秋天,学校成功举办世界气象组织第十届教育与培训大会,这也是同类大会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承办。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名气象高级官员和专家汇聚学校,共商世界防灾减灾大计。

除了国际气象培训,南信大还以其他多元化的形式向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南信大开始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攻读学位,学历得到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国际广泛认可。

“未来大学间的竞争必然是国际化的竞争!”这是南信大校长李廉水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在学校“开放发展、联合发展”办学方针的指引下,南信大面向国际起舞,吸收先进理念、紧盯学术前沿、提高培养质量、丰富办学内涵,必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抹亮色。